江蘇省啟東市特殊教育學校是本市一所集聾兒學前康復、聾教育、智障教育為一體的全日制特殊教育學校。啟東市特殊教育學校前身為啟東市聾啞學校。1976年,啟東市聾啞學校創辦,當年招收本縣12至14歲的聾啞學生55名,學制為6年,學校教職工10人,校址設在原啟東教師進修學校內。1979年,縣教育局將原啟東教師進修學校北部地塊僻為啟東市聾啞學校校區(民樂路168號)。
1985年,隨著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學校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
1986年,聾啞學校舉行10周年校慶、南通市人大和啟東縣委、縣政府領導參加了慶祝大會,社會各界向學校捐款3萬元,學校的辦學成績獲得了社會肯定。
1989年秋季,學校開設了南通市首家聾幼兒語言訓練康復班,招收7名聾幼兒。通過訓練,有3名聾兒的語言基本得到了康復,進入普通學校上學。同年,省殘聯在啟東聾校舉辦聾幼兒語訓研討會,將學校的聾幼兒語訓成果向全省推廣。
90年代以來,啟東聾啞學校實現了快速發展。1991年,日本友人鈴木紀子女士在上海外國語學校趙賢州的牽線下,為學校添置價值2萬多元的語訓設備,并設立了3萬元的鈴木紀子獎學金,學校共有150名學生獲得資助。
1999年,為適應啟東特殊教育的發展,學校創辦培智教育。政府投入160多萬元新建了1543平方米的培智教學樓,為學校添置三機一幕,建立手工室、電腦房、圖書室、活動室,在全市率先建立多媒體教室。同年秋季招收本市智障學生20名,開設2個培智教學班。經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批準,啟東聾啞學校更名為“啟東市特殊教育學校”。在這期間,還召開了啟東市第一屆特殊教育研討會。
2000年以來,學校的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2004年,香港陳一心家族基金會向學校捐贈了價值1.5萬元的圖書;2005年,又出資12萬元為學校興建學生浴室。楊鄂先生在1999年和2000年分別捐資數萬元資助貧困殘疾學生。
2005年,全校共有13個班級,其中聾7班、培智6班、聾幼兒語訓康復1班、學生124名、教職工49名、校舍總面積4500平方米。學校開始創建省現代化特殊教育示范學校。
學校堅持“德育為首,科研先導”的辦學思路,不斷開發校本課程,先后開設電腦、手工制作、繪畫、家政、溝通訓練等10多興趣活動項目。在歷次省、市組織的比賽中共獲得文藝演出一等獎3次、二等獎5次、體育比賽共有54人次獲得第一名和第二名,繪畫比賽獲一等獎12人次、二等獎16人次。先后有20多名聾啞畢業生考上了大學,施曉怡、宋玲杰大學畢業后當上教師。學校畢業生有的安排在民營企業,有的憑借一技之長自謀職業。目前,聾兒和培智生的入學率均達95%以上,聾生的就業率達90%。
學校先后有十多位教師在省、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中獲獎,有150多論文在國家級、省級、市級刊物上發表或獲獎。辦學20年來,學校先后4次承辦了南通特殊教育研討會,有20多名教師獲省、市表彰。秦捷、鄧新烈、宋淦洲分別榮獲全國優秀特教工作者的光榮稱號。2006年學校被列為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實習基地。學校86年至2005年連續15年獲得啟東市文明單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