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專業化是當前世界各國教師教育研究的重點和熱點,特殊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必要組成部分,目前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專業化明顯滯后于普通中小學教師,這個不僅會影響到特殊教育學校的發展,而且影響到特校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本文從特殊教育理念需要出發,對目前特殊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現狀作了簡要分析,并在促進特殊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策略方面作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特殊學校教師 專業發展 現狀分析 發展策略
一、特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涵
特殊學校教師專業化比普校教師專業化具有更多更高的要求,既要有普通教師所具備的知識、技能專業素養,又要有特殊教育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最重要的要有滿足殘障學生特殊需要教育的理念。因此,特校教師專業化是指特校教師根據殘障學生特殊需要教育的要求,不斷學習特殊教育專業知識,訓練特殊教育專業技能,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由一名“新手”、“工匠型”教師轉變成“研究型”、“專家型”教師過程。
二、特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目前,相對于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仍然處于落后的境地,與特殊需要教育理念的要求相距甚遠,在教師專業化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教師學歷的專業性不強,不能滿足特殊需要教育的要求
近幾年來,特校教師通過繼續教育的方式取得了不同層次的學歷,但是特殊教育專業學歷層次較低,仍然不能滿足特殊教育發展的要求。造成教師的“質量短缺”。其實質仍不能較好地滿足特殊需要教育的要求。
(二)教師的專業信念模糊
教師的“專業信念”是指教師對于自己所從事的專業的認識、理解、思想見解的確信且堅定不移的看法。多數特校教師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或者說抱著養家糊口的思想去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缺乏正確的理念作為指導思想,沒有明確的專業信念,缺乏職業幸福感,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職業理解錯位,成就感不足,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由于特校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有多重障礙的孩子,學生接受慢、理解差,給教師教學帶來了莫大煩惱和壓力,教師付出的努力和收獲不成比例,看不到希望,于是就容易產生一種職業倦怠心理,認為這群孩子教和不教都是一個樣,殘疾孩子沒有出息,也沒有出路。
2.專業化意識淡薄,職業責任感不強
一些特校教師工作缺乏激情和自覺性,只是一種被動的服從,沒有反思,不愿研究,不愿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更不去探索殘障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出路,是一種典型為工資而教的“工匠型”教師,始終認為自己的知識完全能勝任自己的工作,教這些學生綽綽有余,至于自身專業發展只是停留在吃老本的水平上。
(三)專業知識不能滿足殘障學生特殊需要教育的要求
部分特校教師教法陳舊,學生無法理解掌握,教師教的累,學生學的吃力、糊涂。另外,有些教師對于所教學科的知識掌握也不夠系統,不能真正理解知識形成的來龍去脈,只是一種膚淺的簡單的照本宣科,課堂教學效果不高。
(四)專業技能滿足不了殘障學生個別化教育的需求
特殊需要教育理念要求特校教師應具備的專業技能包括:聾生手語能力、殘障學生病理診斷能力、殘障學生言語和肢體康復能力、科研能力等等。表現在以下方面:
1.部分聾部教師掌握的聾人自然手語量少,手語不規范,導致聾生與教師溝通不暢,師生課堂互動質量不高。
課堂上,教師的文法手語和聾生的自然手語難以實現無障礙溝通,有的教師口語生動,書面語精煉,完全不顧聾生的認知特點;有的教師為照顧聾生聽力損失程度,使用不具有語言特征的文法手語,本質上違背聾生的認知特點;有的教師從聾人的語言特點出發,形式上運用雙語教學,實際上偏離雙語理念,仍舊不符聾生認知特點,從而導致聾人學生與教師之間語言溝通不暢,師生互動質量不高。
2.培智部教師不能對每位智障學生從心理角度進行分析,更不能個別化分析,千篇一律,或者顧此失彼,導致部分互動、部分不動。
3.科研能力不強
大多數特校教師認為科研是理論研究者所從事的工作,沒有時間去從事教育科研研究。長此以往,教師只是忙于自己的本質工作,不去反思,不去總結和積累,發現問題也不思改進。教學只是一年一年的重復,沒有進步,沒有改革,也沒有創新。
三、促進特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
(一)特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基礎------特殊需要教育理念
“特殊需要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強調教育要滿足兒童的“特殊教育需要”。1994年,“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會”通過了《特殊需要教育行動綱領》,綱領指出“特殊需要教育指基于個體差異獨特性,旨在滿足個體特殊需要,促進個體身心發展的教育。它為特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學校管理方面的支持,也為教師自身確立了專業化發展的方向。
(二)對特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建議
1.科學的教育理念是特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
特殊需要教育理念認為,無論是社會,還是教師,不僅要在教育形式上接納這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更應該在思想上真正地容納他們,應把他們視作是和普通孩子一樣的美好生命的個體,因此特校教師應樹立這樣的專業信念:殘障學生生理雖然有缺陷,但心理應是健康的;身體有殘疾,品德應是優良的;殘疾人的教育不應該是殘缺的,殘疾人應享受優于健全人的教育;既要承認殘障學生和健全人的差異,但更要縮小殘障學生與健全人的差距,要為殘障學生全面、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真正實現殘障學生和諧融入主流社會、共享文明進步成果。
2.教育科研是特校教師專業化水平提高的必由之路
(1)課題研究
教育科研是特殊教育內涵發展的要求,而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途徑。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教育科研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特校應建立教育科研激勵機制,大力營造課題研究氛圍,充分調動教師專業發展積極性。
(2)校本教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沃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特殊學校的校本培訓尤其需要開放式的交流學習,通過拓展視野來提升教師專業成長的境界。一是向本地普通教育“借石”。組織教師到普通教育學校觀摩名教師優質課,參加教材分析,聽取專家報告;邀請普教專家來校講解普通教育的教材教法,幫助教師從中尋求自主提升的突破點。二是向特教學校“借石”,分批次、定周期派教師到經濟發達地區特校學習培訓,通過整合多校校本培訓資源,進一步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3)優化課堂教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師專業發展的起點和終點都應該定位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上。新課程要求“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這些要求無疑將引發傳統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實施的主渠道,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需要特校教學管理者引導全體教師積極地開展教學研究,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充分發揮課堂35分鐘作用。
3.教學反思是特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機制
從專業發展角度看,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教師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在對自身活動的不斷反思中才能完成。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重要機制,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教師要提高教學反思的效率,必須講究科學的反思方法。結合特校實際,較常見的反思方法有記反思日記,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后,教師寫下自己的教學經驗,并在以后的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實踐。其次是進行教育行動研究,為弄明白課堂上遇到的問題的實質,教師在實踐中通過行動和研究的結合,運用教育教學理論,去研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促進教育教學工作更加合理、科學、有效發展。
4.熟練掌握特殊教育教學技能是特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要求
手語、感統、蒙氏是特校教師在課堂教學上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以及師生間傳遞信息、交流情感的橋梁,手語、感統、蒙氏的運用能力是特校教師應具備的重要的專業技能之一,良好的手語變通能力是聾部教師必備的素質。特校管理者應將手語、感統、蒙氏等技能能力作為考核教師重要指標之一,并以考核為手段,促進特校教師的專業發展??己私處熂寄苣芰搹纳顚嵺`、教育活動、課堂教學三個方面入手,既要考察教師利用這些技能的實際運用能力,也要對他們這些技能運用能力的效果進行評估。
參考文獻:
(1)陳婉芬.特殊教育視域下特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山東師范大學,2010].
(2)平昌盛.引領聾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路徑[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11,(6)].
(3)陳玉梅.教學反思與教師專業成長[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03),(9)].